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635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967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44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麦莎台风造成冀东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 受其影响, 8月8—10日河北东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过程进行了模拟, 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有准饱和且深厚稳定的湿层, 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辐散互相配合, 强降水区与散度和垂直上升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台风东部暖、西部冷, 中低层偏东风急流将海洋上的高能量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 局地螺旋度的极大值中心对未来强降水区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强降水区发生在风暴相对螺旋度的大值中心或其东南部的等值线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992.
台风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晶  李伟华 《气象》2009,35(8):42-48
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高分辨率资料的应用是地质灾害精细化预报的基础.选定频繁遭受台风袭击,同时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浙江乐清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雷达联合雨量计估计降雨技术,以0414台风云娜、0505台风海棠和0509台风麦莎导致的群发性地质灾害为例,研究雷达估计降雨在监测地质灾害方面的适用性以及台风降雨和地质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雷达估测降雨较好地反映地质灾害触发雨量特征.台风诱发地质灾害需要的持续时间短,有效雨量更小,临界雨强大.  相似文献   
993.
浙江省台风灾害影响评估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2000-2006年影响浙江省的20个台风所造成的灾害进行分析, 采用模糊数学原理和方法建立评估模型, 在考虑台风本身自然灾变因素的基础上加入了致灾的社会、经济因素, 组合成10个灾害影响因子输入模型, 计算出台风综合评价指数, 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将台风灾后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折算成规范化指数---灾级指数, 用来表示实际灾情, 并客观地将两指数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重、一般4个等级, 分别得到两指数各自的轻重灾害判据。对比分析表明:该灾害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率, 全部个例的两指数同级率达到了90 %, 错报等级也仅差一级, 能够较好地评价和预测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将其应用到应急管理中, 可为台风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简要介绍了2004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4年汛期预测的结果.总体上看,2004年夏季江淮流域的降雨分布较均匀,没有造成大江大河及大范围的洪涝,中高纬度典型的梅雨环流形势没有完全建立,西风槽活动频繁.夏季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7月15~20日)是高空低压槽前的持续性暴雨.2004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多为低槽冷锋造成;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8月登陆浙江、福建的2个台风破坏力较大;江南和西北都出现了较强的高温天气,江南和新疆的高温分别为副高和大陆高压造成;9月2~5日川东和重庆的降雨与低涡在该地区的稳定维持有关.从汛期实时降水预测结果看,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预测较为准确,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而对华北地区降雨而言,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完全准确反映华北地区的情况.要提高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水平,今后应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0505号“海棠”台风暴雨数值模拟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2.2较好的模拟结果, 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 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以及实况雷达回波资料对台风 “海棠” 造成的浙闽地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这次暴雨属于台风中心北侧附近的螺旋云带降水, 主要是由边界层强中尺度辐合带直接影响造成的, 降水伴随着辐合带发展; 边界层顶的强东风急流和对流层低层强偏南气流在浙闽地区的交汇是强辐合带的成因; 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相伴东风急流和强辐合带的北移, 这是本次暴雨出现稳步北抬的原因。台风的三支不同气流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地区交汇上升, 起到了水汽通道和能量输送以及建立不稳定区的作用, 提供了暴雨的增幅与维持, 而气流的汇合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 这也是中尺度辐合带高度受限于边界层的原因。浙闽地区复杂的中尺度地形对本场暴雨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为暴雨的增幅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 对边界层不同气流造成的中尺度辐合带而言, 地形的作用较小, 仅可阻挡降水向西延伸。  相似文献   
996.
强台风“黑格比”暴雨洪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引发华南西南部严重暴雨洪涝特征及其成因.结果显示:①2008年9月下旬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偏西,台风易受其南侧偏东气流引导而西行;②台风"黑格比"强度强,辐合上升运动强烈,触发强降雨;③南海夏季风增强和季风辐合带北抬,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增强了辐合上升运动,并为台风降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使降雨加强和持续;④除了气象因素外,地形对西行台风降雨量的显著增幅作用,是造成强台风"黑格比"暴雨洪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4~2005年Hi-CLIMB计划架设在藏南日喀则附近由28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二维台阵的地震记录,应用双差层析定位方法(TomoDD)对454个区域地震进行了精确重定位,共确定了340个地震的精确位置.发现区域震源深度呈明显的双层分布,其中有21 个地震的深度在50~80 km之间,与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相近.通过不同深度震源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地震图对比的方法,发现震源位置位于莫霍面上下地震图的震相存在明显差异,从而给出了存在地幔地震的直接观测证据.这一发现,对长期争论的地幔地震是否存在及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的“三明治”模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度对台风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雪琴  董玉祥  杨林  黄德全 《中国沙漠》2016,36(6):1519-1526
根据“麦德姆”强台风登陆前后福建平潭岛海岸前丘、爬坡沙丘、横向沙丘和海岸沙席等海岸沙丘近表层的粒度数据,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典型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径组成与粒度参数的变化,初步总结了海岸沙丘近表层粒度对台风的响应特征。整体而言,平潭岛海岸沙丘在“麦德姆”登陆前后近表层的粒度变化较小,对台风的响应变化不大且基本无等级性的差别,但海岸沙丘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的响应程度并不一致,主要是由海岸沙丘沙与海滩沙粒度的相近性及台风过程中大风的非选择性风蚀所致,同时也受到不同类型沙丘的形态和规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台风威马逊入侵南海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409号台风威马逊是自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其在登陆前,临岸急剧增强。每年初夏,尽管南海的海洋环境有利于台风的增长,但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引导作用,大部分台风路径会偏离南海。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在2014年初夏,副高的位置相对过去几十年的平均位置更偏向西南方,因此,台风威马逊在副高的引导下穿过菲律宾进入南海海域。南海的高温海水为其强度陡增提供了有利条件,威马逊在短短26 h内急剧增长为超强台风。前人研究结果显示,近些年来副高的位置明显向西延伸,如果这种西向延伸的趋势一直保持或者继续,那么在初夏可能会有更多的热带风暴进入南海并且得以加强,华南地区或将面临更多灾难性台风的袭击。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卫星15 a降雨数据,研究了西北太平洋非台风与台风降雨日变化。对于非台风降雨,其日变化信号最大值出现在上午06∶00,在下午15∶00时存在一较小的极大值。统计台风中心500 km内的平均降雨,发现其存在明显日变化信号,最大值出现在03∶00~09∶00之间,降雨量与日变化均大于非台风降雨;同时,台风增强及快速增强均在03∶00~08∶00之间发生次数较其他时间更多。从2002年台风“海神”的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云系内部强对流的面积在06∶00时明显大于18∶00时,这与降雨日变化的模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